各位在倫敦玩耍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倫敦有一些很奇特的路名呢?
這一篇整理了一些我覺得很奇特的路名還有一些他們背後的小故事,不過倫敦特殊的路名除了這10條以外還有很多喔! (p.s. 街名的中文是我為了趣味性亂翻的,正確的請看 google map 哈哈)
有人如果有找到倫敦有什麼有趣的其他路名也跟我分享一下吧!
1. Love Lane 愛之巷
郵編: EC2V 7AF
愛之巷,位於現在金融區的一個小角落,初聽到的時候會以為有什麼浪漫的故事,但其實 Love Lane 是中世紀的花街,也就是風化街。
當年的這裡有著一整排的妓院,穿著暴露風騷的女孩們也會直接在街上招攬客戶,而現在的 Love Lane 卻絲毫看不到這些歷史的痕跡,只有一塊 Love Lane 的路牌以及許多以為這裡有浪漫故事而來拍照的零散遊客。
******************************************
2. Cheapside 便宜的一側?
Cheapside 乍看之下會以為是專賣些便宜東西的地方,不過實際上的 Cheapside 在以前可是專門賣一些高級舶來品跟珠寶的一條 highstreet,在狄更斯的年代,這裡更是被描述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大道」。
Cheap 這個自起緣於薩克森語的 Chepe,意思是市場。這條街上的商店建築建於十二世紀末,這附近的街區是各式商品的聚集地,基本上都是同一條街販賣類似的商品,一個聚集經濟的概念。
而 Cheapside 因為距離金匠們居住的街道很近(Gutter Lane),因此這裡自然而然就成了販售珠寶金工商品的地方。
可惜的是這條街在 1666 年的大火被毀燒殆盡,一直到 18 世紀才又漸漸拾回當年熱鬧的商業榮景。
******************************************
3. Friday Street 星期五街?
郵編: EC4V 4JL
TGIF!!!
這條路在中世紀的時候是一座魚市場的所在位置,不過這座魚市場只有星期五才會有攤販賣魚,所以久而久之就被大家直接稱作星期五街了。
在這附近其實有很多條街都是直接用攤商販賣的東西命名,像是 Milk Street、Honey Street、Wood Street、Poultry Lane、Bread Street 等等,看來古代人命名街道也是滿隨意的。
Friday Street 就位於聖保羅大教堂的附近,旁邊有一間之前介紹過的特色咖啡廳,而當年倫敦大火的起火點也是在這附近。
而 Friday Street 與上面介紹的那條 Cheapside 都在附近,可以一併造訪散散步。
延伸閱讀:
[ 地陪說故事.英國歷史 ] 1666年倫敦大火 (一) – 倫敦人民心中永遠的恐懼
[ 咖啡廳.倫敦 ] The Wren Coffee ‧來和上帝喝杯咖啡吧
******************************************
4. Wardrobe Place 放衣櫃的地方?
郵編: EC4V 5AH
你沒看錯,這條路就叫做 Wardrobe Place,它的位置就在上面提到的 Friday Street 以及 Cheapside 的附近。
這裏在 14世紀初的時候是王室的衣物儲藏間,專門用來存放那些他們會見國際賓客所穿著的服裝,不過和大部份這附近的建築一樣,這棟皇室的衣櫃毀於 1666 年的倫敦大火。
延伸閱讀: [ 地陪說故事.英國歷史 ] 1666年倫敦大火 (二) – 全城狂亂,犯人到底是那個誰?!
******************************************
5. Shoulder of Mutton Alley 羊肩膀小巷?
郵編: E14 8BY
藏身於 Limehouse Basin,雖然字面上的意思是羊肩膀,所以這裡有可能是當年販賣羊肉的地方。
但不太尋常的是只賣羊肩肉又有點奇怪,而 Mutton 這個字在當地俚語中帶有性工作者的意思,因此這個地方也很有可能是倫敦的另一個風化街。
不過住在這附近的人在講自己住哪裡的時候應該會有點尷尬:
“你住哪?"
“羊肩膀路。”
“Huh??" (黑人問號臉)
******************************************
6. Mincing Lane 絞碎巷?
郵編: EC3R
Mince Pie 是英國人在聖誕節會吃的一種餡派,不過 Mincing Lane 並不是做餡派的地方。
這裏在中世紀是修女住的地方,所屬的教堂則是 St. Helen’s Bishopsgate。中世紀的修女被稱呼為 Mynchen 或 Mincheon,久而久之因為時間的轉變而被唸成 Mincing,所以跟餡派(Mince Pie) 沒有關係喔。
******************************************
7. St. Mary Axe 聖瑪麗的斧頭?
郵編: EC3A
大家會知道這條路應該是因為大黃瓜(Gherkin)那棟建築物吧?
這個奇特的名字背後的故事,其實是因為這裡以前有一座供奉聖母瑪莉亞的教堂,而這座教堂的隔壁有一間掛有斧頭招牌的酒吧;也有一說是這邊這座教堂本來就叫作 St. Mary Axe,而這座教堂是由一群毛皮貿易商會資助而建造的,這個毛皮貿易商會的代表標誌就是斧頭。
也有另一個說法是這座教堂中曾經置放匈人王阿提拉(Attila the Hun) 所使用的斧頭,傳說這把斧頭砍殺了一萬一千多名英國國王手下的士兵,而這個倒霉的英國國王當時其實只是要護送女兒嫁去德國而已。
St. Mary Axe 這座教堂在 1561年被摧毀,所以現在該街區已經看不到教堂的蹤影了。
******************************************
8. Cock Lane 咳….這我就不翻譯了
郵編: EC1
在看了前面那麼多特殊路名的你們應該可以聰明的聯想到這條路跟什麼有關係吧?
沒錯,又是跟娼妓有關,以前的這條街是整個 City of London 舊城區內唯一被官方允許在此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所以前面那幾條街上營業的妓院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這樣嗎?)
******************************************
9. Bleeding Heart Yard 淌血之心庭院
郵編: Ec1n 8SJ
這條路在肉市場 Smithfield Market 的附近,距離 Farringdon 地鐵站也非常的近。
這個聽起來讓人心碎的街名背後有著一段都市傳奇一般的故事: 17 世紀時曾經有一位叫做 Elizabeth Hatton 的女士在 1626 年時於一個冬季舞會上認識了一位西班牙大使。
不過儘管這位西班牙大使的熱烈追求, Elizabeth 最後還是拒絕了他,而這位善妒的西班牙大使因為被拒絕而惱羞成怒,一氣之下就把 Elizabeth 給殺了,並且丟在這裡。
詭異的是 Elizabeth 雖然已經死了,但傳說她的心臟在人們發現她的屍體時卻依舊還在跳動。更離奇的是這位 Elizabeth 小姐在歷史中卻也有她 20 年後自然死亡的紀錄,所以這個羅生門的案件到現在依舊被當地人看作是一個都市傳說,而這裡就這樣被稱作淌血之心庭院。
這附近有一間之前介紹過的老酒吧,口渴或肚子餓的人可以去那裡坐坐。
延伸閱讀: [ 經典酒吧.倫敦 ] Ye Olde Cheshire Cheese ‧老起司、酒與大文豪
******************************************
10. Clink Street
Clink Street 是位於知名的 Borough Market 和Southwark Bridge 附近一座古老監獄旁邊的一條小巷。
而顧名思義,這條路上必然有一座古老的監獄 – The Clink。這座監獄現在被保留了下來並且成為了一座小型的博物館。
延伸閱讀: [ 博物館.倫敦 ] The Clink Prison.在監獄裡睡一晚 – 體驗中世紀的古老監獄的恐怖氛圍
而 Cli這條街有很多的電影和影集在此取景唷,包含赫赫有名的影
其實除了這些以外倫敦還有許多街名都很值得大家去找找,像是之前地陪說故事介紹倫敦大火的起火點 Pudding Lane 布丁巷,或是倫敦市中心攝政街旁邊的一條小路 Sparrow Lane 等等,大家在逛倫敦的時候不妨可以多注意一下,增加旅行的趣味喔 🙂
☞ 我想去倫敦玩,點我去 Agoda 找倫敦的住宿查房價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