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大航海時代的浪潮,葡萄牙取代了威尼斯在海上貿易的霸權,靠著殖民地抓來的奴隸與黃金以及東方產地直送的便宜香料,登上了15世紀歐洲強權的巔峰,而里斯本也成了歐洲當時最大最繁榮的貿易中心。
然而在17世紀時,國力已不復以往的葡萄牙,遭逢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天災,不僅 2/3 的市中心被毀,人民失去信仰,甚至連里斯本的民族信心都被震碎了。這一震,震出了葡萄牙以及同時代其他歐洲列強的發展斷層,成為壓垮了葡萄牙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一場震垮葡萄牙的地震也給了葡萄牙一個邁向進步與現代化的窗口,成為了影響歐洲近代史非常重要的一個章節。
📚 閲讀此文章前補充一點葡萄牙崛起的小知識影片吧:
Cheap – 又小又窮的葡萄牙是怎麼崛起發大財的
地震、海嘯與火災
1755 年 11 月 1 號 早上 9:00
里斯本虔誠的人們起了個大早,魚貫地進入教堂準備望彌撒,而里斯本的街道上熱鬧的商家正在理著昨天進來的遠洋貨物,各種顏色氣味芬芳的香料吸引人們駐足,閃亮華美的異國商品讓人忍不住想要拿起來把玩。這個年代的里斯本雖然已經不在是歐洲的最大貿易商港,卻就保有多年前的風華,經濟上的繁榮讓葡萄牙人民對自我的信心滿滿,也相信他們是上帝眷顧的一群人。
繁忙港口邊的港務長正有條不紊的清點今天進出港口船隻的名單,他望向湛藍平穩的海平面,這樣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日早晨,再普通不過的一個日子,危機卻在不遠處的海平面之下蠢蠢欲動著。
1755 年 11 月 1 號 早上 9:40 地牛翻身

在教堂中聽禮拜聽到稍微有點昏昏欲睡的教徒們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地板間歇性的微微震動,為了確認不是自己打瞌睡睡暈了頭,教徒們互相看了幾眼,再抬頭看了看大教堂內部的吊燈,發現吊燈的確也微微的晃動著。
霎那間,眾人都還來不及反應過來之際,地面突然像是要裂開了一般的劇烈晃動,教堂內的東西開始乒乒乓乓的砸在恐慌的信徒身上,而原本只有輕微晃動的大吊燈開始大幅度地搖擺。
驚慌失措的人們開始爭相推擠地逃出教堂,站在佈道台上的神父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天搖地動一點也搞不清楚狀況,只能看著眼前的人們邊哭邊尖叫的全堵在教堂門口,誰也出不去。混亂中有人被推倒而踐踏,有人找不到自己的孩子,還有人被教堂建築大量掉下來的落石壓住。

Reference: earthsmagazine
教堂外的人們也沒有好到哪去,地震的強度大到連走路都走不穩,加上擁擠的中世紀城市街道曲折蜿蜒,房屋蓋得非常的緊密,當人們以為逃出家裡就不會被壓到的時候,硬生生的被整排一起倒塌的房屋給壓在下面,想逃都逃不了。
頓時整個里斯本城市充滿著房屋搖晃倒塌的聲響,有的人瑟縮在已經坍塌的家園旁抱著死去的家人哭泣,有的人忙著尋找失散的家人,哀鴻遍野的景象簡直慘不卒睹。
那些幸運在地震前就待在離港口近的人們馬上拎起自己的家當跑到開闊的港口廣場,水面上的船隻也因為地震左右互相大力的碰撞著,當時篤信天主教的里斯本人民只能一起瑟縮在廣場中央,祈禱這個可怕的搖晃能快快平息。
1755 年11月1號 早上 10:20 海嘯來襲

地震的劇烈搖晃平息之後,害怕的人們不敢回到城市內的家園,正試著搞清楚狀況時,離大海最近的人們突然有人發現遠方的海面上不對勁的畫面 – 一道高達 9 公尺的海牆正猛烈地掃過海面上的船隻朝倖存的人們席捲而來。
當時有人這樣記載這場可怕的海嘯:「一些人立即跨上離他們最近的馬隻,快馬加鞭地奔馳而去,他們在同死神賽跑,以避免被海嘯捲走。」
海嘯來的又猛又快,像洪水猛獸一般地沖入已經殘破不堪的里斯本市區,捲起地震後的斷垣殘壁,強大的沖刷力量毫不費力地就摧毀那些剛剛僥倖逃過地震的房屋,將市中心夷為平地。
短短的三個小時內,海嘯總共襲來了三次,隨著每次的沖刷,人們的慘叫聲逐漸減少,直到漸漸沒有人聲….
1755 年11月1號 中午 火災

Reference: discover walks
地震和海嘯過後,這還不是災難的結束,那些未被海嘯沖刷的城市高處開始一點一點地燃起了星星火點,原來是人們為了慶祝萬聖節而在前一晚點起的許多蠟燭在地中紛紛掉落在木造的房屋地板上,迅速地引發了大火。
在這幾乎全毀的城市中,一場無法控制的大火開始蔓延,吞噬地震與海嘯留下的斷垣殘壁,這場大火足足燒了 5 天,在那個沒有消防隊編制的年代,逃到里斯本城外的人們只能無助地看著自己的家園逐漸被熊熊烈火吞噬….
地震的影響範圍與重建
這次的地震有多嚴重?

Reference: dpsninc.org
對於經歷過 1999 年 921 大地震的台灣人來說,地震是一個讓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根據現代科學家的考據,1755 年的里斯本大地震能量強度達到芮氏規模約 8.7 到 9 級之間,總共搖晃了 9 分鐘之久;而 921大地震芮氏規模則為 7.3,可以想見當時的里斯本所受到的震盪有多大。
不只是里斯本,這場地震的震動還遠傳至歐洲各國。
數百公里外的西班牙科爾多瓦、格拉納達和摩洛哥非斯、梅克內斯等城市都遭到地震的破壞。海嘯也讓西班牙、北非、摩洛哥、法國、英國、德國等國的沿海地區很有感,巨浪甚至還橫掃大西洋到達美洲和西印度群島。
不過里斯本比我們更倒霉的是,里斯本大地震的震央在當時距里斯本外海 300 公里的海床上,兩塊海床板塊的推擠更造成了後來的三波巨大的海嘯。

里斯本是因為海上貿易突然發展起來的暴發戶城市,原本的中世紀城市完全沒有城市規劃的概念,隨著湧入里斯本的人口數激增,房屋也蓋得越來越密、路越來越窄,動線非常地亂。
根據當時的紀錄,這次里斯本大地震與海嘯摧毀了 85% 的城市建築,剩下的 15% 則被火燒掉了,而里斯本城市的死傷人數高達 6 萬到 10 萬左右(里斯本當時的城市人口數也不過 27 萬),根本是超過 1/3 以上城市人口的傷亡率。

Reference: Wiki
葡萄牙王室雖然幸運地逃過了大地震 ( 國王和宮廷侍臣在參加完清晨彌撒後,離開首都去度假 ),然而,大地震的陰影使這位國王患上了幽閉恐懼症。
據說他像游牧民族首領一樣,後來一直住在帳篷裡,甚至連里斯本的震後重建都委託給當時國務大臣,自己完全躲起來撒手不管 ( 他覺得自己被上帝討厭了所以才會讓自己的國家遭遇這麼衰的事情 )。
被震碎的葡萄牙天主教話語霸權

Reference: thewanderingchickpea
當時的葡萄牙雖然沒有地理大發現時代那樣站在經濟貿易的巔峰,但靠著老祖先打拼下來的老本還是在歐洲的貿易市場站得穩穩的,而那時候的里斯本人民普遍有著一種樂觀的心態,他們覺得自己因為虔誠的信仰而受到上天的眷顧,有錢又有影響力。
在那個還沒有什麼科學發展的年代,人們還沒有什麼板塊移動的概念,此次的里斯本大地震教會老樣子宣稱是因為里斯本人民因為醉了十惡不赦的罪孽而被上帝懲罰,要里斯本人民好好懺悔,贖清自己的罪孽。

Reference: thewanderingchickpea
在民眾急需救助時,這些神父們卻大力在街上宣傳所謂的「上帝的懲罰」的理論。他們認為面對上帝的懲罰,里斯本的人們最先考慮的不該是重建,而是在家好好懺悔自己罪惡的靈魂。
當時葡萄牙最有影響的耶穌會士馬拉格里達在 1756 年秋天發表了「一種看法:這場大地震的真正起因」一文,說里斯本大災難不是自然現象,而是罪惡生活方式諸如看歌劇、聽音樂、鬥牛等奢侈享樂帶來的惡果,預言地震周年之際將會有更大天譴降臨人們頭上。
這樣聳動的預言被恐懼又虔誠的人們廣泛散播,接下來幾天接連不斷的餘震也讓每天惶恐不安的人們越來越認真的把地震周年當成了大限之日。(神父們請不要再鬧了! -.-)

Reference: Wiki
不過,這是個啟蒙思想開始萌芽發展的 18世紀,其他歐洲國家的思想巨擘們如伏爾泰、盧梭等人也開始加入戰局,批評教會的論點:如果里斯本真的有罪的話,那麼像是倫敦或巴黎這種更大更亂的城市怎麼會沒事? (巴黎與倫敦躺著也中槍) 而且小嬰兒才剛出生,何罪之有,為何也需要遭受上帝的無差別攻擊?
伏爾泰因為有感於里斯本發生的事情,寫了一篇落落長的詩篇;德國哲學家康德甚至在 1756 年專門撰寫了三篇洋洋灑灑的論文,分析此次地震災難原因,以回擊耶穌會士的天譴說。
事實上,不只外界質疑聲浪很大聲,連自己教會內部都有人有質疑的聲音,一時之間社會風向混亂,人們也不知道該相信哪個。
震後重建 – 龐巴爾式建築

不過此時此刻對老百姓來說,誰管你地震的原因是什麼啊!
家都沒有了,一生打拼的積蓄也沒有了,皇室政府不幫忙震後重建還有救災,還躲得老遠不聞不問的,然後教會也不幫忙震災,天天在路邊罵著里斯本的人們罪該萬死快去懺悔。
好在當時幸運生還的首席國務大臣龐巴爾侯爵一肩扛起了震後重建的重擔。他迅速的埋葬了地震中罹難的往生者們以避免瘟疫爆發,並著手規劃新的都市街道。

Reference: museudelisboa
受到龐巴爾侯爵的指示,當時的葡萄牙軍事建築學家發明了一種特別的抗震建築:將木造的支柱埋入牆中,增加整體建築的彈性,讓整個房屋可以在地震的時候搖晃,但不至於斷裂倒塌(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鋼筋水泥的架構)。
這種房屋被後人稱為「龐巴爾式建築」(Pombaline Style)。
少了傳統葡萄牙建築的花磚和繁複的裝飾,有的只是極簡版的新古典風格(因為預算有限),大片乾淨的外牆上是大小整齊的門窗,每一棟看起來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房屋的顏色而已。

Reference: adorablehome.com
講求效率的龐巴爾侯爵另外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建屋模式 – 預先在郊外生產好房屋建築組件(門、窗、牆等等),從里斯本郊區工廠運到城市中只需要一些工人,一下子就可以拼裝好一個房屋單位,大大減低了重建的難度和增加重建的速度,而這樣的生產線預製模式也是當時的歐洲前所未見的。
震後的都市規劃

Reference: thedirtypassport
原本的里斯本都市並沒有完整的規劃,而是隨著人口的遷移以及都市的發展逐漸的長成了盤根錯節的結構。這樣的都市不僅過於擁擠,衛生條件也非常的差,新舊建築交錯,沒有任何開闊地廣場或公園。
也因為如此,在地震發生時人們無法快速的逃出城外或安全的高地,只能任由倒塌的建築物密密麻麻的砸到自己的身上而喪命。

Reference: potucuriousize
龐巴爾侯爵在震後重建時將傷亡最嚴重的下城區(Baixa)規劃成方方正正的格子狀街道,以利港口貨物運輸至城中大大小小的市場。
除此之外,他也發現下城區的地基軟而鬆動,因此使用了為數眾多、泡過海水的木樁來加強這塊區域的地基,讓此區新建的房子根基更穩固(泡過海水的木頭可以抗腐爛且能保留木頭本身的彈性)。
宗教思想與社會體制的改革

除了硬體建設上的革新,龐巴爾侯爵也希望能革新葡萄牙人們的思想。
早在地震發生前,留英的龐巴爾侯爵就被大英帝國的發達而驚艷,認為葡萄牙國內流行的天主教信仰、花錢如流水的王室以及中看不中用的貴族階層拖累了葡萄牙的發展。
趁著這次地震震出了許多信仰與思想上的裂痕,因為地震而掌握了大部分權勢的龐巴爾侯爵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取締葡萄牙內部耶穌會,將所有耶穌會成員離開葡萄牙,並沒收耶穌會財產,甚至還把氣哺哺的教皇派來的使節趕出城外;另一方面,相信知識才是進步的龐巴爾侯爵開辦了大量世俗學校,引入職業培訓系統,設立數學和自然科學系,並制定新稅項以支持改革。
龐巴爾侯爵也抓準機會剷除了那些與他合不來的貴族大家族,但在龐巴爾侯爵強硬又獨裁的帶領風格下,里斯本的重建有效率又快速,在一年內就完成了初步的城市重建,迅速得到了不少平民的支持。
歐洲地震學研究的開始

科學研究的貢獻上,龐巴爾侯爵開始調查世界上各地曾經發生過地震的原因和後果,並進行客觀的科學描述和紀錄,例如地震前的貓狗有沒有什麼奇怪的行為舉止,或是水井的水位有沒有上升或下降。
這樣的行為在當時流行天譴說的葡萄牙內部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他還因此被認為是現代地震學的先驅。
也因為有了龐巴爾侯爵的詳細記錄,現代的科學家才得以還原當時的里斯本大地震當下發生了什麼事。
結語:地震為葡萄牙與歐洲帶來的影響
有人稱里斯本大地震為自 5 世紀羅馬帝國淪陷以來,最震撼歐洲的事件。震撼了宗教界、搭上啟蒙時代的順風車,開啟更多的科學發展以及更現代的都市規劃模式。
里斯本大地震不只為地震學的科學研究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也確立了這類大規模天災後的效率重建模式,發明了可以抗震又能快速建造的新式房型,讓一座遭受「天譴」的城市浴火重生,帶領葡萄牙進入現代化的時代。
更重要的是,里斯本大地震的影響範圍遠至歐洲各國,在宗教界引起了不小的震盪,讓身處啟蒙時代的人們經歷了現實與宗教學說的碰撞,各類學說百家爭鳴,促進了整個歐洲思想體系的發展,也讓里斯本大地震在歷史上有了十足特殊的地位,成為歐洲歷史的重要轉折點。

謝謝你閱讀我的文章,我是一位書寫者以及插畫家,喜歡用文字與圖畫說故事。
如果你喜歡我的書寫,可以 follow 我的粉專,有更新文章的時候都會通知你喔 😊
如果有計畫要出去旅遊的話,可以透過文章下方的訂房連結訂房,讓我有一點小小的分潤以維持我的生活,非常謝謝你們。
.我想去里斯本玩,找住宿:
⇒ Booking.com
⇒ Agoda
⇒ Airbnb (新註冊成為會員的話還可以獲得 NT 1005 的旅行基金喔!)

另外,今年從葡萄牙旅行回來之後,動手用畫筆紀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我畫下了許多這個文章中所提到的里斯本城市中的龐巴爾式建築,做成了紙膠帶以及貼紙,希望能將旅途中的美好分享給大家。

如果對紙膠帶和貼紙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選下面的連結,每一個人的支持都會對我的生活非常的有幫助,謝謝大家 🙂
👉🏻 👉🏻 Pinkoi 的插畫商店 – 艾菲畫畫 https://www.pinkoi.com/store/elfi-yang-art
🎉 🎉 還沒有 Pinkoi 帳號的可以點 這裡 去創立一個帳號,創好帳號之後點選「關注」我的設計館,就可以得到運費折抵的優惠券喔!!
發表留言